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xié)“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調研報道 唱響“海絲”的文化和聲
人民政協(xié)網(wǎng)福建4月19日電(記者 徐金玉)在福建泉州石獅的石湖港,浩瀚的大海邊,一座外表看似樸素的小廟,走進去卻是別有玄機———廟堂內,正中供奉的主神是東岳大帝,左側則是文昌夫子,右側又是觀音和土地福德正神。這座在當?shù)馗=ㄈ萑搜壑谢蛟S再普通不過的小廟,在全國政協(xié)委員和專家們看來,卻是嘖嘖稱奇。
石獅博物館館長李國宏自豪地說:“這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為泉州帶來的珍寶,對多元文化的包容,早已經高度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小廟只是縮影,在泉州處處能看到這樣的文化印記:福建規(guī)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開元寺、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國創(chuàng)建的現(xiàn)存最古老的清真寺、我國僅存的摩尼教遺址……現(xiàn)如今,2018“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正在全力備戰(zhàn)中,這些遺產點擦亮了泉州的人文底色。
眼前的一幕幕,也瞬間解開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王懷超心中的疑問。“我一直在想,什么是泉州乃至福建的‘海絲’價值觀?現(xiàn)在我有答案了———海納百川、開放包容。‘海絲’的商業(yè)貿易,帶來了文化的交流交融。這種面向世界開放包容的特質,正是一種自信的表現(xiàn),我們應當堅定這種自信。”
在王懷超看來,這些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核心理念,才是“歲月沉淀下來的文化內核”。“我們要重視‘海絲’的文化含量,要把‘海絲’上形成的文化理念提煉出來、傳播出去并發(fā)揚光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的影響可能比文物還要長久。”他說。
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是個大提琴發(fā)燒友,懂音樂的他形象地說:“大海是非凡的和聲家,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歷史,恰恰是沿線各國人們演繹一首文化和聲的歷史。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在唱響海洋和聲的中國之聲——共享共贏、和平互利、多元共存、求同存異的文化理念。”
泉州,中國的一座城市,卻有來自世界不同文化的高度融合,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它勢必為世界奏響更多的文化和平之聲。
葉小文說:“目前,對‘海絲’中形成的理念、價值觀,我們的研究和宣傳還有待加強。”
“加大‘海絲’宣傳,不僅在國內,還要在世界發(fā)聲。”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長翟衛(wèi)華說,“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語境中看,國際社會對陸上絲綢之路共識較高,對‘海絲’的共識還有些欠缺。因此要擴大對它的認知度,海外宣傳十分必要。我們要將‘海絲’的共識逐步擴大,為未來申遺創(chuàng)造條件。”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文化 海絲 全國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