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河北威縣老土布:脫了“土”味的非遺
3幅不同時期的“長命富貴”織布一脈相承,簡單直白地講述著粗布工藝的傳承歷程?!堸i翔 攝
“我們在繼承前輩優(yōu)秀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讓傳統(tǒng)工藝產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織出了花鳥魚蟲、書法漢字,現在的威縣老土布可是一點也不‘土’嘍!”河北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傳承人陳愛國說。
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它可以用22種基本色線變換出1990多種絢麗多彩的圖案。2014年,威縣土布紡織技藝被收錄到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目村高慶海和陳愛國夫婦正是這個項目的傳承人。
走在威縣縣城一條繁華的街道上,有一個不起眼的小門市,高慶海正端坐在他改造的織機前,研究著新的花型。在這里,幽靜的氛圍與喧鬧的街道形成巨大的反差。走進小屋,里面堆滿了各種粗布產品,有襯衣、被褥套、枕頭和粗布工藝品等,墻壁上則掛滿了粗布工藝證書和他們夫婦參加各種活動的照片。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威縣老土布紡織技藝傳承人高慶海在紡織老粗布?!堸i翔 攝
“威縣土布紡織技藝的織造工藝極為復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要經過紡線、漿染、經線、作綜、織布、了機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十分繁雜?!弊诳棛C前的陳愛國手指不斷翻飛,邊干邊說,老土布可以織出平紋布和斜紋布,按圖案可分為方格布、漢字布和花鳥魚蟲布,通過抽象圖案的重復、平行、連續(xù)、間隔、對比等變化,形成特有的節(jié)奏和韻律,極具藝術魅力。
作為傳承人,高慶海夫婦有拿得出手的“王牌”,這就是3幅不同時期的“長命富貴”織布。第一幅“作品”為藍色,是清朝織的,由高慶海外祖母的母親所織。第二幅作品是黑色,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織的,為高慶海母親16歲時所織。第三幅作品是紅色,為高慶海夫婦所織,該作品圖案仍然來源于“長命富貴圖”,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傳統(tǒng)圖案,又符合現代的理念。3幅同樣的作品一脈相承,簡單直白地講述著粗布工藝的傳承歷程。
“土布別花(織花)技術是威縣土布紡織技藝中繁雜的工藝,是比較特殊的一種織造形式。通過各種色線交織把代表吉祥、喜慶、豐收、富貴及有教育意義的傳統(tǒng)故事和書法字體織成圖案,做成門簾、炕圍子、被面、包袱帶等實用品,使子孫后代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受到啟發(fā)教育?!备邞c海說,經過幾百年來不斷的傳承和發(fā)展,威縣老土布紡織技藝已經相當成熟,這土布早就不“土”了。
2016年4月,清華大學永久收藏了威縣“粗布阿姨”陳愛國的3件土布作品,土布紡織技藝正式走進大學課堂。
“其實威縣土布紡織技藝正在遭遇傳承難的困局,首先說老土布的織造工藝極其復雜,技術、技巧主要靠長輩傳授和互相借鑒學習,又沒有文字書面教材。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有極大的耐心,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不能堅持?!备邞c海說,還有就是土布紡織工具的不斷缺失,則是威縣老土布紡織工藝面臨的另外一個傳承困局。
“想叫這傳統(tǒng)工藝流傳下去,就必須創(chuàng)新。在不改變織造工藝基礎的情況下,不斷匯集刺繡、繪畫、書法等多種工藝,豐富土布紡織技藝,突破傳統(tǒng)織造技藝的手法。我想只要我們努力,這老輩留下來的技藝一定會綻放出勃勃生機?!标悙蹏f。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河北威縣老土布 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