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兩岸新春話習俗之“圍爐”守歲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除夕這一天,在大陸,一家老小會圍坐一起吃年夜飯,寓意合家團圓;在臺灣,則是全家人“圍爐”守歲,也是寓意團圓吉祥。大陸與臺灣一水相隔,血脈相連,很多風俗習慣都有相似之處。人在天涯,年俗依舊。
大陸也有“圍爐”的做法,就是圍著爐膛烤東西吃。大陸作家王安憶曾在《長恨歌·圍爐夜話》中,對“圍爐”生活有過詳細描述:“房間里暖和起來,飄著飯菜的香。王琦瑤(《圍爐夜話》的主人公)又在爐膛里埋了塊山芋,不一會兒,山芋也香了。下午來喝茶時,點心也不要了,圍著爐子烤那山芋吃,都成了孩子似的?!薄八麄兌己軙幽X筋,在這爐子上做出許多文章??境r魚干,烤年糕片,坐一個開水鍋涮羊肉,下面條?!贝巴怙h著雪,屋里生一爐火,家人圍爐而坐,聊天、說笑、吃飯。爐火烤地人暖暖的,爐子上的食物發(fā)出細碎的聲音和濃濃的香味,自然而然生出的親情溫暖了全家人。好一幅歲月靜好的生活圖畫。
在臺灣,經(jīng)過長久的發(fā)展與變遷,“圍爐”的習俗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按照一些民俗資料的解釋,“圍爐”是臺灣北部地區(qū)的叫法,南部地區(qū)稱作“甘九暝”。而除夕之夜的“圍爐”,已經(jīng)成為守歲的固定習俗。
“圍爐”守歲就是指一家男女老少團團圍坐在火爐或火鍋旁吃年夜飯(或叫“團圓飯”),一起辭舊迎新過大年,意頭是合家團圓。中國人講究個團圓,兒孫滿堂,一家子在一起熱熱鬧鬧才好。
“圍爐”的爐子是有講究的:爐邊要置些銀錢,火不能滅,寓意財氣旺盛。若不吃火鍋,就會在餐桌底下放一個火爐表“圍爐”之意。若有親人因故無法歸家吃上圍爐,家人便會特置一份碗筷,并在位子上放那人的衣物,以示思念及團圓之意。
圍好桌,上好菜,全家人就開始大快朵頤了。大家一邊吃,一邊聊天,長輩往往憶苦思甜,說說先人創(chuàng)業(yè)興家的往事,晚輩則聊聊一年的奮斗打拼。不知到時臺灣的年輕人會不會也遭遇被父母逼婚、親戚圍堵的情況?不妨節(jié)前多聽聽大陸的《春節(jié)自救指南》吧,或許能迸發(fā)些應對之策。
酒足飯飽后,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一起守歲,等待新年的鐘聲。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鐘聲一響,爆竹聲連天,新年就此來到。(文\趙鳳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圍爐 守歲 習俗 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