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新西蘭華裔畫家晨曉的“色彩世界”
曾在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英國連續(xù)舉辦過30余次個人畫展的新西蘭華裔畫家晨曉,眼下正帶著他的60余幅畫作在天津舉辦《天津,晨曉的色彩世界》油畫個展。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支持的本次畫展,主題為《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展出了畫家的代表作《荷》、《林中海灣》、《奧克蘭城市和帆船》,以及《暖冬天津》、《我眼中的彩色天津》等頗具天津印記的畫作。
被當地喚作新西蘭“地標性藝術家”的晨曉,出身自浙江杭州的絲綢世家、書香門第,族中不少長輩書畫造詣較高。受書香藝術氛圍的熏染,晨曉初中畢業(yè)即輟學回家自學繪畫。
“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我報考了美術學院,專業(yè)成績優(yōu)異,卻在體檢時被檢查出患有‘色弱’的視覺障礙,未被錄取。”這段經歷,晨曉至今記憶猶新。
晨曉告訴記者,面對打擊,他選擇了堅持。那一年,他收拾起行囊,背起畫板,手握畫筆,開始游走中國各地。“大自然和社會大學是我的真誠老師,我要用同樣真誠而倔強的姿態(tài),去尋找他們。”
為追求夢想,1986年,晨曉開始闖蕩西方畫壇,先是在澳大利亞為游人畫肖像畫謀生;兩年后到新西蘭,并獲得新西蘭奧克蘭大學視覺藝術專業(yè)研究生學位。
新西蘭的自然美景和多元文化價值觀,給晨曉以心靈的安定和藝術的靈感。曾經被視作缺陷的特殊色覺,反而賦予晨曉獨特的色彩語言,大片的色塊在他筆下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碰撞、組合,達成獨具韻律感和生命活力的和諧。
“雖然我運用的是西方的繪畫語言,但我的畫中充滿了中國意味。我出生在中國,與中國有著永遠切不斷的關系。”晨曉的繪畫不僅符合西方人的審美情趣,也與中國文人畫的精神異曲同工。
2012年,晨曉回到闊別二十六載的故土,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晨曉的色彩世界》個人畫展。次年,他的《純風·晨曉的色彩世界》個人畫展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當時正在中國訪問的新西蘭總理約翰·基還專程為其畫展揭幕。
如今,晨曉是新西蘭唯一進入西方主流畫廊的華裔藝術家,是新西蘭建國后作品被新西蘭國會大廈收藏的18位藝術家之一,其藝術風格被譽為新西蘭“晨氏唯美表現(xiàn)主義”,作品被收錄進新西蘭的藝術教科書。
“現(xiàn)在有一個誤區(qū),總以為當代藝術表達的思想越艱深越晦澀越好,但我覺得畫家必須要接地氣。”晨曉給自己的定位是“大眾式的、非精英藝術家”,“希望大眾喜歡我的畫,僅此而已”。
“我畫畫純粹是因為被眼前的景物所感動,只能在自己有感而發(fā)時才有提起畫筆的沖動,美的發(fā)現(xiàn)不在眼睛而在于心靈。”晨曉說,未來,他計劃在中國舉辦城市巡回畫展,通過自己的畫作,喚起人們對環(huán)境、自然的關愛。
編輯:韓靜
關鍵詞:色彩世界 新西蘭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