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農村遭“會荒”:村干部只會念文件村民很反感
“近些年,農業(yè)稅不收了,計劃生育不像過去那樣抓了,村民一年到頭很少開會。”在青海東部一些農村,村民們甚至記不清最近一次開會是什么時候。
城里陷“會海”,農村遭“會荒”。少了會議傳達,基層農民如何知道發(fā)展農業(yè)、服務農民、建設農村的具體政策,又如何去反映這些路線、方針和政策在農村的貫徹、執(zhí)行和落實情況?
年初集體會,年底總結會,中間有啥大事開個會,滿打滿算,一年黨員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加起來,不過四五次……“即便年初年終開個會,也是象征意義,應付一下村干部了事,沒什么實質內容。”東部某貧困村村民楊潔說,時不時去村里公告欄看看,坐等村民組有事兒了通知,已成為不少村民生活的常態(tài)。
會少了,事兒省了,村民參與村集體事務、鄉(xiāng)村建設發(fā)展的熱情也沒了。“該打工的打工,該掙錢的掙錢,大家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楊潔說。
“不是不想開會,實在是湊不齊人。”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遜讓鄉(xiāng)一位鄉(xiāng)干部直言,村干部不是公務員,大多由農民“兼職”,自己也要養(yǎng)家糊口,外出打工的很多。另外,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的更多,村里只剩婦孺,有的甚至成了空心村。村里有大事要議,年輕人也不買賬:“我一天掙100多元,回去開會,誰給補償?”有的村為吸引村民開會,甚至要先“喝一杯”,借著飯局說事。
“開會找不到人,只是一方面原因。有的村里開會,村干部只會念文件、通知,沒有實質內容。村民在下面閑聊、打瞌睡,很反感,下次絕對不來。”河北平泉縣小龍?zhí)洞宓谝粫洀垑舨ㄕf。
“農村開會要實事求是,能電話微信說清的,盡量少開會。但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不能走過場。” 張夢波說:“我們不開務虛的會,遇上修路、占地、低保、脫貧等事,會召集村民代表、黨員代表開會,或者以自然村為單位開會。”
在安徽太湖縣九龍村,村里推行“黨群夜會議事”制度,一般晚上五六點在村部開會。村部就在省道邊上,離縣城幾公里路程,村民下班路過村部沒啥麻煩,也不耽誤白天上班賺錢。“有時候會開得晚,村里面還會按每人十幾塊錢的會議經費標準,統(tǒng)一燒飯,大家普遍感覺這會開得很溫暖。”村民周汪虎說:“以前是一年開不了幾次會,現(xiàn)在光今年12月份就已經開了3次會,大家在一塊說說大事小情,議議村里發(fā)展,格外熱鬧。”
“黨員教育、大政方針,宏觀層面該有的學習要到位,同時與老百姓利益相關的話題也不能少。” 九龍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楊傳杰表示,一方面每一次會都和自身利益相關,村民參與度越來越高,一方面村里的各項事務都拿到桌面上談,公開透明,做出的決定村民也心服口服。周汪虎感嘆:“開的會多了,辦的事兒實了,村民參與度越來越高,村里的發(fā)展也越來越好。”
編輯:秦云
關鍵詞:農村 會荒 只會念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