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癮”很大程度上是個偽概念
人們通過互聯(lián)網交流、消費、獲取訊息、娛樂,人們越來越依賴互聯(lián)網,不能簡單地就認為依賴互聯(lián)網就是“網絡成癮”。
近期,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7年前開辦“網癮中心”,用電擊方式為青少年治療網癮的精神科醫(yī)生楊永信,仍在山東臨沂開辦著“網戒中心”。
眼下,人們通過互聯(lián)網工作、社交、游戲、購物、娛樂……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lián)網就像自來水、電和下水道一樣,已成了現(xiàn)代人類一項“必需品”。
可是,互聯(lián)網也帶來了新的一些挑戰(zhàn)和問題,其中“網絡成癮”就成為中外社會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青少年的網絡成癮現(xiàn)象,給父母、教師帶來諸多困擾。所謂“網絡成癮”,大體上指的就是網絡使用者嚴重地沉溺于互聯(lián)網之中,而在現(xiàn)實生活往往使他們反映出社會退縮或造成損害某些社會功能的后果。例如,沉溺網絡的青少年不僅學業(yè)受影響,也明顯阻礙了其積極的人格和社會性發(fā)展。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類的行為成癮與物質依賴有著相似的生理機制。像賭博成癮的人,他們的成癮癥狀與吸食毒品成癮高度相似,唯一區(qū)別只是前者血液中沒有摻入具體的物質。人們沉溺在賭博中與沉溺在毒品中,有著高度相似的大腦激活反應,包括伏隔核在內的多巴胺通路被激活,令成癮者感受到相似的愉悅和興奮。從行為上,兩者都同樣令成癮者難以控制所從事行為的頻度和強度,即使感覺到行為的負面后果也無法控制;兩者都伴有沖動和欲望,在心理學里被稱為“停止無能”(Inability to Stop)。
網絡成癮看起來也有著與賭博成癮、購物成癮等行為成癮相似的行為癥狀。沉溺網絡的人與沉溺賭博的人有著相似的難以控制行為的“停止無能”現(xiàn)象。所以,如何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就成為許多家長和教師的共識。例如,像在美國,網癮矯治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yè),各種各樣的戒除網癮機構紛紛涌現(xiàn),他們?yōu)榍嗌倌旰统赡昃W癮者提供各種治療服務。這些五花八門的治療方式既包括傳統(tǒng)療法,也有許多非常規(guī)的療法,如過夜住院治療、數(shù)字戒癮靜修、野外無網夏令營,等等。
不過,盡管社會上涌現(xiàn)了許多機構提供各式各樣的戒癮療法,但是從精神醫(yī)學角度看,“網癮”迄今仍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概念。由于使用互聯(lián)網越來越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越來越多的日常生活都可以在網絡上進行,在許多研究者看來,“網癮”更像是一個偽概念。
一個青少年沉溺在網絡游戲中,那么他是游戲上癮;另一個青少年沉溺在網購中,那么他是購物上癮;其他類似的,沉溺于網絡色情,更應該被視為性癮的一種;沉溺于網絡社交,那充其量算是社交上癮。這就好比,一個地下室的秘密賭場中沉溺于賭博的成癮者,你不能說他是“地下室成癮”?;ヂ?lián)網是一種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學校、課程通過互聯(lián)網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和交流。人們通過互聯(lián)網交流、消費、獲取訊息、娛樂,人們越來越依賴互聯(lián)網,不能簡單地就認為依賴互聯(lián)網就是“網絡成癮”。對于沉溺網絡游戲的人,要矯治的是對游戲的依賴,而不是對互聯(lián)網的依賴。
因此,盡管在精神醫(yī)學界爭議了10多年,在最新版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DSM-5)中,仍然并沒有將“網絡成癮”收錄進去。迄今為止,各種成癮障礙中,只有賭博成癮是唯一被納入DSM的非物質依賴的行為成癮障礙。其他的行為成癮,諸如社交成癮、游戲成癮、購物成癮甚至性成癮,更多反映為一種生活問題,而不是精神障礙。
生活問題與精神障礙的區(qū)別就在于,后者有著成熟的療法來進行控制或矯治;而前者則受到太多復雜因素的影響,并沒有簡單的某種“療法”可以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矯治。包括在美國社會所涌現(xiàn)的五花八門的治療網絡成癮的療法中,并沒有任何一種“療法”得到科學有效的效驗,其效果仍然存疑。
至于那些宣稱通過電擊療法來矯治青少年“網癮”的,可以肯定地判斷這絕不是有效的矯治療法,而更可能只是利用一些家長和教師對孩子沉溺網絡的憂心忡忡而炮制的斂財手段。更關鍵的是,早在2009年,衛(wèi)生部就以其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學效驗禁止使用這種方法。
事實上,當一對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沉溺于網絡而帶來社會退縮或損害其他社會功能的后果,那么孩子“網癮”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親子溝通,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上出了問題。與其讓孩子接受無效的電擊,不如讓父母來接受電擊,或能使他們有所警醒,認識到問題其實出在自己身上。
□唐映紅(心理學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網絡成癮 電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