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陜西考古首次確認漢武帝倡導建立的“通天臺”
經近年來持續(xù)不斷工作,陜西省考古人員在普遍勘探和重點試掘情況下,對漢武帝時期創(chuàng)建的甘泉宮遺址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考古,首次確認了漢武帝倡導建立的“通天臺”,為“仙人文化”的中國人提供了新佐料。
甘泉宮遺址位于陜西省淳化縣北部的鐵王鎮(zhèn),是西漢時期的國家祭祀中心之一,漢武帝夏季經常在此離宮辦公?,F存遺跡主要有外墻、門闕、大型建筑夯土臺基、西門門址等,遺址內涵較為豐富,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主持考古工作的肖健一研究員認為,眾多建筑遺址圍繞的中心處一號、二號墩臺應當是漢武帝時修建的所謂通天臺。根據對二號墩臺的考古工作,發(fā)現其為高約15米的三層夯土臺基結構。底部平面長方形,南北長74米,東西殘寬57米,高2米至4米;中部近似方形,南北長40米,東西殘寬36米,高4米至6米;頂部近似方形,南北長21米,東西殘寬20米,高4米至5米。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員完成了甘泉宮遺址8平方公里范圍的無人駕駛機拍攝及2平方公里1:2000地形圖測量,目前完成普探面積40萬平方米、重點勘探面積10萬平方米。發(fā)現圍繞一號、二號墩臺分布的5處大型建筑遺址以及多處遺跡現象,包含夯土基址150處、柱礎石177個、石砌基址6處、踩踏面4處、鵝卵石散水3處等。
讓人興奮的是,在二號墩臺(通天臺)的三層臺基上,共發(fā)現柱礎石18處,東側、北側發(fā)現曲尺形的石砌基址,給后人想象甚至重構漢武帝版“通天臺”提供了重要資料。
編輯:陳佳
關鍵詞:陜西考古 首次確認 漢武帝倡導 建立的“通天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