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國食客吃“越南猴”的丑陋心態(tài)
10月23日,云南普洱市江城縣,中越邊境3號界碑處,當(dāng)?shù)刳s集的日子,被屠殺烤黃的整只猴子、案板上剁開的動物大腿、翅膀及餐館門口鐵籠中圈禁嗷嗷叫的猴子、活禽等,和餐桌上食客的盤中餐形成一副殘忍畫面。這里本是為邊民設(shè)立的貿(mào)易通道,然而澎湃新聞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此地竟成為了非法盜賣和食用野生動物的集散地,獼猴、麂子、白鷴、果子貍、豪豬、豺狗、熊、竹鼠等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或瀕危物種,在此成為各路食客的盤中餐。(10月26日澎湃新聞網(wǎng))
據(jù)稱,中越通道集市上的野生動物大多來自越南。這一說法得到當(dāng)?shù)厝俗C實,“這些動物都是從越南來的,不是中國的,因為中國早就沒有了,”當(dāng)?shù)厝瞬技渍f。如此看來,國內(nèi)蜂涌而至的食客,吃的野生動物諸如猴子、麂子類,還真的是“越南猴”和“越南麂子”了,中國食客“不遠(yuǎn)千里”來到中越邊境吃“越南猴”,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胸”?越南人不吃猴子,中國人“幫助”越南人吃,這又什么樣的“國際情懷”?在筆者看來,主要還是一個義無所顧的嘗鮮心態(tài)。在中國“吃什么”、“怎么吃”,不僅大有講究,也事實上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習(xí)俗,“五花八門”讓老外們眼饞乃至不可思議的“舌尖上的中國”反映出來的是中國食材,正是國人將“吃”吃出了極致,“吃”出了讓世界瞠目的效果的標(biāo)志。
在部分國人心中,“吃飽”早已不是考慮的問題,“吃什么新鮮刺激”才是他們的追求。“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無一不能吃,無一不入口。多數(shù)食客,唯一的追求的目標(biāo),也不是吃的多、吃的貴,而是“吃沒吃過”。一生中,好吃的食客,如果不吃幾只猴子、幾支熊掌、吃幾口鱷魚,那就不好意思說自己“會吃”。在國內(nèi)食客的饕餮大口之下,一些國內(nèi)野味早已“吃凈”,多年來一些珍稀動物日益稀少,食客和獵捕者為一已之欲猖狂盜獵,無一不是圍繞“吃”之一字。在這樣的“無什么不吃”、沒有什么不敢吃、越珍稀越吃的心態(tài)之下,有什么樣的底線呢?哪里管他國內(nèi)的還是“跨境的動物”,是越南的、還是緬甸的呢?就如日前媒體報道美國鯉魚成災(zāi)、德國大閘蟹泛濫成災(zāi),一些國人“羨慕的”恨不得“組團”去大吃一樣,正是一種“無所不吃”的瘋狂。
所以,國內(nèi)食客云集普洱市江城縣,蜂涌到中越邊境吃野味,是國內(nèi)具有特色的“食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個多年來延續(xù)的、丑陋的國內(nèi)食文化的折射,更是直接導(dǎo)致野生動物保護乏力、導(dǎo)致野生動物瀕危和滅絕的最重要原因。“無買賣,無殺戮”,多少野生動物是因為食客們的口腹之欲而葬生到獵人的槍下的。我國近些年來日益注重野生動物保護,國家也頒布了諸多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guī),但從“中越邊境吃野味”事件上,我們看到的是仍然是保護力度的嚴(yán)重不足,執(zhí)法者的失職。更讓人擔(dān)憂的是,這一帶有“跨境交易和食用性質(zhì)”的殘害野生動物行為,最終會引起國際有關(guān)方面高度重視,直接給國家形象抹黑。
筆者看來,“專吃珍稀品種”的丑陋食風(fēng)該痛改了,“吃貨”們該清醒清醒了。應(yīng)該意識到自己吃的“每一碗野味湯”、“每一塊野味肉”,背后是野生動物的災(zāi)難,是一個個野生動物被殘忍殺害的“死亡”和“滅種”。追求優(yōu)越的生活品質(zhì),這沒什么不好,請那些以“吃野味”為榮的食客們“口下留情”,為廣大“越南猴”、“越南貍”等等野生動物,多留一條活路。為此,除了宣傳和勸誡之外,法律保護的更應(yīng)該跟進,建議盡快將“食用野味行為”入刑,以“刑法”管約“食野味者的”饕餮大口。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越南猴 中國食客吃“越南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