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最政協(xié) 最政協(xié)
大運河申遺的3111天 全國政協(xié)推動、各地一呼百應
大運河申遺的3111天
大運河申遺的歷程,終點是今年6月22日,這盡人皆知;但有幾個人,能說出起點在哪里?有些細節(jié),很值得說一說。
扣動扳機的時刻
2005年的深秋,在杭州西湖楊公堤畔,羅哲文先生將我迎面攔下:“給你個任務。你在媒體,想想怎么推一下京杭大運河申遺這個事兒。”
媒體能干啥?有效傳播,是最大的價值。“您看這個主意如何?”大約兩周后,我在電話里半認真地說,“咱們借鑒一下營銷的方法吧,寫封公開信,給沿岸的市長。您有名氣,話題震撼,再加上這個形式,肯定吸引媒體的關注。”
“那就寫吧。”羅哲文說。
我至今保存著這封珍貴文稿的原件。即便過了多年,老人們提出的理念仍然沒有過時,仍然讓人心生尊敬。為了增加權威性,我作為執(zhí)筆者特意加上了三個署名者的年齡:鄭孝燮(90)、羅哲文(82)、朱炳仁(61)。正是考慮到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chǎn)的多樣性,才出現(xiàn)了對應相關領域的“運河三老”組合。
12月15日,新華社率先摘發(fā)了《關于加快京杭大運河遺產(chǎn)保護和“申遺”工作的信》并立刻就引起了杭州、揚州等城市的回應。由此,全國政協(xié)推動、文物管理部門跟進、各地一呼百應、多學科介入、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申遺的步伐再也沒有停頓,且一氣呵成直至成功。
2005年12月15日至2014年6月22日,一共3111個日夜。這封信,可以比作這一輪大運河申遺行動的肇始起點,是子彈出膛“扣動扳機的時刻”。包括我在內(nèi)的許多人的人生軌跡,皆因此改變。
向前輩致敬
大運河申遺過程,是中國人文化遺產(chǎn)保護理念提升和方法創(chuàng)新的過程。
我一直好奇,當年為啥羅老要突兀地讓我去做大運河這件事。比我名氣大的人有的是。況且,從那時我和老人的關系來看,他完全可以去尋求更大的支持。
但是,如果排列一下經(jīng)過前20年的努力,中國拿到的世界遺產(chǎn)清單,馬上就會印象鮮明:名氣大和人所共知的項目,都差不多列入了。但那個時刻,又有無數(shù)人心存焦慮。我們正在經(jīng)歷一次社會風貌的巨勢變革,由此產(chǎn)生的文化傳承認知沖突相當激烈。許多需要拭去塵土方顯燦爛的潛在文化遺產(chǎn),僅靠文物界難以獨立守護了。
到了這個時候,該啃骨頭了。
大運河申遺“扣動扳機”的那一封信,自然而然地成為歷史的選擇。
今天面對47個項目名單,應怎么判讀呢?
我們會向1972年簽署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致敬!究竟是怎樣的智慧發(fā)展過程,將古董、文物的價值上升為文化遺產(chǎn)的?我們再以尊敬的語氣記住文化遺產(chǎn)的最核心含義吧:人類共同擁有的智慧之真實、完整證明!
在公開信之前,北京有單霽翔,杭州有毛昭晰,都已經(jīng)準確判定大運河申遺勢在必行并用多種方法進行呼吁。這些值得尊敬的前輩是我們的鋪路人。那么,為啥偏偏這封信起到了獨特作用呢?只有一種解釋,要到今天才明了——社會力量的認知力和參與程度,共同決定了大運河的命運走向,由此也產(chǎn)生了集成各種社會資源的革命性視野和經(jīng)驗。
用信念守候
大運河經(jīng)歷的3111天,引出了另一個從未刻意討論的細節(jié):中國的47個世界遺產(chǎn)項目,都堅持了多久,方取得成果?
大運河,是申遺過程不算漫長的一個。
是什么信念,讓人們能夠堅持下來?
如果你有幸主動參與過一次申遺過程,就會發(fā)現(xiàn):功利主義難以真正支撐如此漫長守候;相反,愿以自身之力,將這片土地上的價值真實完整地傳承給后代,才是支撐無數(shù)個體鍥而不舍的真正動力。
6月22日的那個夜晚,我只有一句話,反復回答熱情的祝賀信息:“我只是堅持著、堅持著做了該做的事”。我所熟識的申遺第一線的同事們,都可用平靜來形容如何度過這里程碑的一天。即便到了最后的時刻,我們都不知是否會在今年通過。那為啥反而心靜?經(jīng)過這9年努力,我們心中已經(jīng)非常確定大運河的價值,給不給世遺稱號都不受影響;再說,我們想要的,大運河已經(jīng)給過了。
我們得到了什么?又改變了哪些?其實這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通過改變大運河,我們改變了自己,從而得到認同和尊敬,這種尊敬和認同,來自父母、好友、同事,更多來自孩子和后代。人生中,有一段時光,堅持自己,嘗試改變,這就是尊敬的由來。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大運河 申遺 全國政協(xié) 推動 各地